新加坡的国土面积只有718.3平方公里,相比于整个亚洲地区来说只是一个弹丸之地,但它却能在不出产一滴原油的情况下逆转成为亚洲第一家能源期货交易市场、拥有亚洲石油定价话语权。这一切的发生,都与其开国总理李光耀密不可分。
 
       李光耀(LeeKuanYew),汉族客家人,1923年09月16日出生,祖籍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党溪乡,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创始人之一。毕业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在日军占领新加坡战争结束后,李光耀荣获大英帝国女王奖学金并赴英国留学。在伦敦经济学院学习3个月后,李光耀转到剑桥大学攻读法律,于1949年毕业,获得双重“第一荣誉学位”。
 
       1950年8月,李光耀回到新加坡,开始从事律师工作。随后顺利当选立法议院议员,开始为新加坡争取自治的地位。
 
       1959年6月3日,李光耀出任新成立的新加坡自治邦政府总理。1964年,新加坡发生种族骚乱,李光耀政府借机煽动在新加坡的马来人反对新加坡自治邦政府,最终导致新加坡最终被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独立,李光耀担任新加坡首任总理。
 
        独立后的新加坡面临主权纠纷、住宅短缺、土地与天然资源短缺等多种问题,政府还得面对高达12%的失业率。李光耀也曾为这些问题而彻夜不眠,但他认识到,生存的唯一办法是推行工业化,不受理论教条约束,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前来投资,才能实现新加坡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
 
        新加坡是世界级港口城市,由于港口贸易的繁荣、往来船只数量巨大,轮船、飞机需要的燃料油数量和品种不断增多,使新加坡本身成为国际上主要的燃料油消费市场。上世纪六十年代,大型油企开始在这座人工小岛的周围设置工厂。以此为契机,李光耀从零开始发展新加坡的石化产业。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随着战后东亚经济的崛起,日本、台湾、韩国每年都要经由马六甲海峡输入大量的能源资源,而东南亚各国对石油产品的消费需求也日益多样化。李光耀较早地意识到由能源决定的世界经济版图正在形成,凭借着中东原油产地和东方石油消费区战略咽喉的有利位置,使新加坡的石化产业得以迅速发展。
 
        当时西方发达国家相继进入现代化阶段和工业化升级阶段,跨国公司需要寻找低成本、邻近自然资源并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基地,并向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资本转移、技术转让以及推行国际专业分工。李光耀果断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推出多项优惠政策吸引外国投资者在新加坡兴办石油企业。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李光耀就创建了裕廊工业区。裕廊岛位于新加坡本岛西南方向,以填海造陆方式衔接而成,是新加坡发展石化工业的专业用地。
 
       李光耀还沿用了英国自由贸易的传统,不干预石油行业发展,还推行了包括优惠税制、简化政府审批等在内的一批自由贸易措施,如自由港政策、对中转货物提供减免仓储费、装卸搬运费和货物管理费等,让投资者有利可图。甚至在1973年石油危机时,李光耀明确表示不会干涉原油储备的出口,此举赢得了石油巨头们对新加坡投资环境的极大信心。
 
       同时,裕廊工业区也以其高效的服务、较低的初期投资成本等,吸引着海外各类企业很快进驻。凭借炼油业的优势,1980-1990年间新加坡又先后设立了菲利普斯新加坡石化公司等8家石化公司,石化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其后,凭借在炼油界的地位和出色的功能和环境规划,跨国化工企业纷纷涌进裕廊岛,其中包括法国液化气集团、壳牌、埃克森美孚等多家跨国公司,并形成石化产业集群。到上世纪90年代,填海造陆方式衔接而成的裕廊岛工业区已发展成为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现代化炼油中心,岛上有亚太地区最大的油库——环宇油库,容量达230万立方米。裕廊岛工业区成为仅次于美国休斯敦和荷兰鹿特丹的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1990年,李光耀辞去总理职务。不过,李光耀对新加坡油气产业的影响仍在,李光耀留任内阁资政直至2011年5月。
 
       据《油气杂志》统计,截至2014年1月,新加坡炼油能力合计为134.45万桶/日,共有3家炼厂,在全球排第15位、亚太地区排第5位。新加坡裕廊芳烃集团年加工能力为11万桶/日的凝析油加工厂已于2014年7月投产,每年可生产150万吨芳烃和270万吨石化制品,每年生产的石化制品中包括78.3万吨航空煤油、66.2万吨超低硫柴油、64.7万吨石脑油、28.3万吨挥发油和19.5万吨燃料用油。这无疑使新加坡的炼油能力又进一步抬升。
 
       新加坡还是世界船用燃料油的最大市场,吸引了全球50多家大型石油公司在此设置经营总部和数百家中小型石油贸易公司全天候交易集散。通过新加坡买卖原油现货约占世界原油现货贸易总额的15%~20%。同时,新加坡还是全球最大的自升式石油钻井平台制造国,所占市场份额高达70%。
 
       在李光耀看来,新加坡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可以去适应世界,使自己成为对世界有用的国家。因此新加坡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到自身的情况,研究外部世界环境发展的趋势,吸收先进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成为先进的国家。也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带领下,李光耀政府带领不产一滴油的新加坡,经过20多年,跃居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石油贸易中心之一、亚洲石油产品定价中心。
 
       李光耀于2015年3月23日凌晨病逝,享年91岁。时任总理宣布23日至29日为新加坡全国哀悼期,所有政府大楼降半旗致哀。3月29日葬礼当天,170位外国政要参加国葬,数万民众冒着大雨,涌上街头,最后送别“国父”,以感谢李光耀对新加坡所做出的贡献。
 
       半个多世纪以来,李光耀带领着新加坡顶风破浪度过难关,在所有新加坡人心目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新加坡之所以拥有今天,是因为李光耀,新加坡人将永远感谢他。
 
       李光耀虽已故去,但他依旧活在500万新加坡人民心中。
 
 
  津ICP备06011017号-1 | 版权所有:天津北方石油有限公司 法律相关|石油知识  
天津网站设计制作:奔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