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  防患未然

 

    生产活动中必然会存在着危险因素,人们只有通过安全管理,尽量消除危险因素,预防事故的发生。石油工业涉及在各种困难条件下的野外作业,涉及易燃易爆物品,涉及有毒有害物质,因此,更应该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的主要内容是:健全组织,有专职负责安全的机构和人员;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岗位检查制;实行设备维修保养制,确保机械设备在正常情况下运转;建立安全教育制,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等等。在工作中注意安全防范,其主要内容是:

    防火防爆石油属易燃易爆物品。汽油易挥发,挥发的汽油在空气中形成汽油蒸汽,当蒸汽浓度较大时,与火即爆。所以在汽油开采、运输、储存、使用时要特别注意防火防爆。

    2003年2月2日(大年正月初二)的傍晚,黑龙江哈尔滨市天潭酒店发生特大火灾事故。33人遇难,当时人们在酒店的一层和二层就餐。其火灾原因是职工违章操作:在明火未灭的情况下,向煤油炉注油引发燃爆。当时酒店服务员向取暖用的煤油炉注入的是溶剂汽油,这种汽油遇火会迅速燃烧,挥发性比普通汽油大得多。爆炸发生在一层,很快大火封住了酒店大门,人们无法逃生。

    2004年6月24日晚上,伊朗扎黑丹市,一辆油罐车高速撞向路边的公交车和卡车,立即爆炸起火,当时路边有6辆公交车5辆卡车正在接受边防检查。载18000公升汽油的油罐车超高速驶来,当司机发现路边的警察局警示标志时,手忙脚乱,一头扎进路边的车队,“轰”地一声巨响,数十米高的浓烟大火立即吞食了这12辆车。火上加油的是,5辆卡车中有2辆车上装的是柏油。刹那间,油罐车上的汽油、卡车上的柏油、以及各个车辆油箱里的汽油合力燃烧起来,不断涌出的油料如流动的火海,四处燃烧起熊熊烈焰,车上的人们来不及逃生,被大火吞没。闻讯赶来的消防人员花了两个小时才把烈火扑灭。许多死者的尸体被烧得无法辨认,伤亡数百人。 

防静电静电会引起石油气爆炸、粉尘爆炸、雷管爆炸。因此,在容易引起爆炸的工作中,应严防静电产生,包括工具的碰撞、穿带铁掌的鞋走路时的摩擦、还有化纤衣料摩擦时产生的静电。油罐车在运输过程中汽油与管壁的振荡摩擦也会产生静电。  

曾经发生过炼油厂将油品灌入油罐车时发生火灾的教训,原因是油品流过管线时与管壁摩擦产生了静电荷。由于没有接地装置,致使积累的电荷量大,无法排出,而灌车口集中了油样的油蒸汽,于是发生了火灾。为了减少静电的危险,所以,规定在装卸油品时流速不能太快,应把油管插至油槽底部以避免从上部喷溅装油,同时还需要有接地装置地震队有时用爆炸方式激发地震波,用电雷管起爆炸药。电雷管非常灵敏,所需起爆电流很小,运输中要非常谨慎,防止雷管相互碰撞,操作时应严防产生静电。操作人员着装也应特别注意,谨防化纤衣料起静电,引起灾祸。

    防粉尘 2008年昆明一硫酸厂爆炸起火,致使5人死亡33人受伤。事故原因系硫磺粉尘爆燃。昆明市西山区海口镇一个硫酸厂的硫磺仓库,在装卸硫磺的过程中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经过四小时的奋战,扑灭大火。剧烈爆炸的冲击波将库房屋顶的钢板扭曲变形塌落。爆炸原因系硫磺装卸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硫磺粉尘,与静电发生爆炸。因为高浓度硫磺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呈黄色颗粒或粉末,易燃易爆。硫磺粉尘与空气混合物遇火花就可能发生爆炸。

所以在装卸固体化学物品时,一定要轻拿轻放,不要播洒扬尘,避免事故发生。即使是在装卸一般的物品也应如此,文明操作,降低粉尘。这也是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减少吸入不洁颗粒物所应该注意的。

    防雷 雷电是云层中电荷的放电现象。其以雷霆万钧之势在瞬间殛毁树木,破坏设备,甚至伤害人畜,更危险的是会引起油库火灾。

    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位于山东青岛附近的黄岛油库一座半地下储油罐被雷电殛中,立即在油库区引发大火。这场大火连续烧了104小时,造成40人死亡,共烧毁油罐5座及罐区所有设施,7辆消防车、2辆指挥车化为灰烬,损失原油34万吨。为了避免雷殛,应当用金属油罐取代非金属油罐。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当知晓防雷的基本知识。遇雷雨天气时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不要携带铁器,不要登高。曾经有一对青年伴侣在雷雨中登司马台长城而遭雷殛身亡的事。

    有游客在雷雨天使用手机而遭雷击的事件。因为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发射电磁波。电磁波是雷电的良好导体,能在很大范围内收集引导雷电。在雷雨天气,开通电源的手机极易引来感应雷,在雷区打手机电话,手机则充当了避雷针放电的作用。所以,在雷雨天气应关闭手机,更不要打手机电话。

   防毒 原油和天然气中含有硫化氢。硫化氢有臭鸡蛋味,有毒,人体吸入硫化氢会引起全身中毒,窒息,休克,甚至死亡。

   2003年12月23日,四川局川东北气矿罗家16H井,在钻遇高压天然气层时,没有把气流压住,发生井喷,喷出的天然气柱高达30米,距离井场10公里外都能闻到气味。含有硫化氢的气体四处弥漫,致使附近村民243人死亡,3万人被紧急疏散,是我国石油工业最严重的一次伤亡事故。

    2003年12月23日夜,16H井在起钻时突然发生井喷。这是一起严重违章操作造成的伤亡事故。在钻井过程中,现场技术负责人不执行在钻具内应当安装回压阀(防井喷工具)的规定,违章决定卸下钻具中的回压阀,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负责起钻的司钻又违反每起出3根钻杆必须灌满钻井液的规定,而是在起出6根钻杆才灌注一次井液,致使井筒液柱压力不足以压住地下的高压气层。在井喷发生后,钻探公司领导没有及时采取点火措施,致使大量含有硫化氢的天然气喷出扩散,扩大了伤亡程度。

   防漏油品在储存与运输过程中都应十分注意安全无泄漏。

  “液化石油气”(LPG)是炼油过程中回收的气体。其主要成分是乙烷、丙烷和丁烷,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在一定的压力下变成液体,所以叫“液化气”。城市中家庭做饭用的罐装的液化气是清洁高效的燃料。

  “压缩天然气”(CNG)是将天然气压缩后装罐。常温常压下的天然气体积很大,为了便于储存和运输,利用加压的办法把气体压缩,需要压缩到原体积的200分之一。城市中有些公共汽车已采用压缩天然气代替汽油作燃料。

  “液化天然气”(LNG)是把天然气进一步加压,气体变成液体,体积进一步减小,方便了储存和运输。现在长途运输天然气大多采用液化天然气装船跨海过洋,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运输费。 

   LPG、CNG、LNG都是在高压状态下储存与运输的,比油品更要注意防泄漏,一旦出现哪怕是小小的漏洞,都会酿成大祸。

   防盗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偷偷钻开输油管,盗窃原油。盗窃油气不仅使国家财产受到损失,也严重地威胁着油井与输油管线的安全。石油职工不但时刻注意着地下油气情况的变化,还要密切注意盗贼的袭击。并且已有油田卫士为此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1997年12月23日夜,长庆油田采油女工罗玉娥为保护国家财产,与盗油贼奋勇搏斗,寡不敌众,被盗油贼推下山崖,壮烈牺牲。盗贼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惩罚。长庆油田为英雄女工塑像建馆,永远纪念。在英雄当年追赶盗贼的路上修筑石阶,石阶的两旁竖立着赞扬英雄事迹的石碑。

    事过十年,2007年9月19日,又一位年轻人为护油而献出了生命,他就是被誉为“油田卫士”的代超。当时,盗油贼手持铁棍威胁,气焰非常嚣张,代超毫不畏惧,奋不顾身,终以身殉职。

    盗油行径不只中国有,国外也有。非洲产油国尼日利亚的输油管也经常被盗钻。2000年7月11日,尼日利亚瓦里市发生一起震惊世界的石油管道爆炸惨案,至少250人丧生,100余人重伤。事故起因是由于盗油者凿破输油管,大量石油泄漏,正当村民在现场捞油时发生了爆炸。

    防风浪,尤其是在海上石油作业,要特别注意防风浪。海上风大浪高,如果使石油钻井船,运输船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稍有不慎即发生灾难。

渤2沉船事件就是在恶劣的气候下发生的。1979年11月26日,石油工业部渤海2号钻井船在渤海湾迁移拖航中遇大风浪翻沉,72名职工不幸遇难。

欧洲北海一年中有大半时间是刮大风,钻井平台冒着极大的危险,挪威一钻井平台眼睁睁被巨风倾覆。

2002年11月13日,巴哈马籍“威望”号油轮载着7万7千吨燃料油行驶在大西洋比斯开湾,遇到八级风暴。在狂风巨浪中,船体被撕裂出一个长达35米的大口子,然后断成两截,沉入海底。船内的燃料油喷涌而出,在海上形成了一条宽5公里、长37公里的黑色油污带。致使西班牙长达500多公里的海岸线铺满了油污,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灾难。

 
  津ICP备06011017号-1 | 版权所有:天津北方石油有限公司 法律相关|石油知识  
天津网站设计制作:奔唐网络